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浙江:把“最强大脑”推向田间地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方堃
  • 2025-07-09 11:36:02

暑气蒸腾的七月,浙江省农科院的会场内同样热力十足。一场别开生面的“相亲会”正在上演——主角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田间地头的科技需求。7月8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专场活动在此举行,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三方合力,把最“聪明”的AI技术推向希望的田野。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劳红武开门见山。她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的智能育种到田间的无人农机,多方面开展探索研究。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万总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将带来巨大变革,对浙江而言,运用 AI 技术可应对耕地少、劳动力老龄化等挑战,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当前,浙江正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将通过聚力核心技术攻关与场景应用落地,推动“AI+农业”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拓展智慧农业空间,携手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骆健民在致辞中亮出浙江的底气——作为全国唯一的智慧农业引领区,这里既有数字基因,又有政策沃土,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正解锁一个个智慧场景。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的报告干货满满。他描绘的智慧农业图景,引得台下百余名企业家、农技专家频频举起手机记录。“病虫害识别、机器人管田、智能育种……这些都不是科幻。”赵春江掰着手指细数六大应用场景。他特别点明方向:物联网铺路,大数据搭桥,最终让AI在农田落地生根。这席话,为迷茫中的农业AI从业者拨开云雾。

紧接着登台的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管孝锋,亮出浙江智慧农业的“施工图”——到2030年,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要突破55%。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听得在场企业代表摩拳擦掌。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当属供需“相亲”环节:科研端抛出“英雄帖”——浙江省农科院生物所急需病害防控“电子哨兵”,畜牧所求购精准饲喂“智慧管家”,装备所寻觅农业机器人“好帮手”……六个研究所的需求直击产业痛点。

企业端则亮出“金刚钻”——阿里云搬来农业大模型“云大脑”,海康威视展示作物CT扫描“火眼金睛”,托普云农推出植物工厂“光配方”技术……六家科技企业轮番登台,方案直通田垄车间。

“找对了人,技术就不愁下田!”一位企业代表攥着刚收到的需求清单,笑得合不拢嘴。

活动现场,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冯冠胜与海康威视、新华三、百图生科(北京)、托普云农4家企业签署了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协议,AI与农业的“科技联姻”就此敲定。“这不是简单拉郎配,”冯冠胜表示,“我们要搭建长效平台,让实验室的成果跑进大棚,让企业的算法浇灌禾苗!”

会场议程刚结束,会场内瞬间化身“技术集市”。农芯科技的工程师被蔬菜所专家“堵”在角落,热议如何给种子做“智能体检”;百图生科的总监与育种家们讨论如何把生物大模型运用到作物育种……走廊里互加微信的身影络绎不绝。“过去是各搞各的,今天总算对上频道了!”一位研究所负责人感慨。这场由政府牵线、科研院所搭台、企业唱戏的对接会,正把智慧的种子,播撒进浙江农业的沃土中。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