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临近傍晚,浙江省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内,一辆辆货车穿梭于码头堆场,进行货物装卸转运。在等待装货的间隙,货车司机范怀斌打开群名为“鱼台人在宁波”的微信群,仔细阅读着最新消息:“‘灯塔大课堂’最新一期线上党课更新了,请党员同志们及时观看!”“有没有从宁波回老家的顺风车,请大家帮帮忙……”
范怀斌是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的一名流动党员,十年前,他从家乡李阁镇来到宁波市从事货车司机工作。近年来,从鱼台县到北上广、江浙沪等地务工经商、自主择业的流动党员越来越多,为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鱼台县持续探索实施流动党员“红线风筝”工程,通过建强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服务、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实现对流动党员全覆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
组织覆盖破题——
建起流动“红色港湾”
“我们镇的在外流动党员共有32名,流入地有新疆、北京、湖北、浙江等多个省区市,从事的行业也多种多样,包括物流运输、安保、互联网等。”在鱼台县张黄镇党群服务中心,镇组织委员田德龙一边翻阅着流动党员台账一边对记者说,“由于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居住分散、流动性强,实际摸排管理等工作存在很多难题。例如,一些从事货车司机职业的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没有固定驻地,不便参加组织生活;还有一些在外地企业工作的流动党员,所在企业未成立党组织,接转手续办理存在困难。”
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等现实困境,近年来,鱼台县以“红线风筝”工程为基础,统一建立县级流动党员综合党委,并以在外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重点城市为中心,依托商会等组织在宁波、北京建立2个流动党员党委,在济南、上海等城市建立6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如今,镇上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虽在本地,但可以在异地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参加技能培训等。我们也与各流动党员所在地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双重管理,随时互通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王鲁镇组织委员韩璐告诉记者。
“每个在外流动党员党委、党支部都是一座‘联络站’‘服务站’‘信息站’,把身处异乡的流动党员组织、凝聚、管理起来,让他们既能‘安家’,又能安心。”鱼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在外的各个流动党员党组织,鱼台县逐步健全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工作体系,探索制定流入、流出党员备案管理的有效办法,明确流动党员党委、党支部和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完善流动党员政策咨询、教育培训、作用发挥、关怀帮扶等方面15条细则,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化、标准化。同时,采取县镇财政列支、党费补助等,每年给予每个流动党员党委10万元工作经费,保障异地流动党员党组织平稳、有效运行,让一座座流动的“红色港湾”持续稳定发展。
7月1日,宁波市鱼台商贸物流企业党委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受访者供图
学习+服务融合——
异乡传递“家的温度”
“最近怎么样?小孩和老人在外地还适应吗?”日前,王鲁镇碌碡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浩先后与村里的两名流动党员煲起了“电话粥”,告知他们最近一次线上党课的时间、内容后,又询问起生活状况。“这两名党员,一个是在外打拼的年轻货车司机,一个是到外地帮儿子带娃娃的老人,每年基本上只有春节、中秋节时能见上他们一面。”张文浩说,“平时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前,我都会提前告知他们线上参会。每个月要至少和他们通一次电话,除了传达党员学习教育的要求,也会问问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有什么手续、材料需要村里帮忙办理或提供。”
对于身处异乡的流动党员而言,来自家乡党组织的关爱固然珍贵,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时,流动党员党组织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在宁波市,从事商贸物流行业的鱼台籍党员有40余名。为了加强鱼台县在宁波市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鱼台县在2012年成立了宁波市鱼台商贸物流企业党委,组织流动党员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宁波市鱼台商贸物流企业党委书记张勇介绍,由于大部分流动党员从事货车司机工作,能在线下一同开展组织活动的机会较少。为了保障流动党员日常学习,流动党委利用“学习强国”App、“灯塔大课堂”等平台划分了线上学习小组,开展“每日一推送、每月一互动、每季度一评议”活动,常态化为流动党员送学赋能。
“流动党员党组织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发挥服务职能,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疑难杂症’。例如帮他们协调车辆、寻找货源,帮忙申请贷款、法律援助……”宁波市鱼台商贸物流运输党支部副书记张华说。货车司机范怀斌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家与他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突然跑路,欠了他1万余元的运费未结清。范怀斌联系了流动党员党组织求助后,相关班子成员立即帮他免费聘请了律师,并持续跟进事件处理情况,最终成功为范怀斌追回全部欠款。
如今,一个个流动的“红色堡垒”,让鱼台县的流动党员心有归处、有“家”有“为”。2017年,鱼台县在京流动党员党委成立。鱼台县在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北京济宁企业商会会长张延国借助相关资源优势,协助30余名鱼台流动党员在京解决就业、就医等工作生活难题,同时积极连接起京鱼两地发展的纽带,主动搭建合作平台,为鱼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作出贡献。“1990年,我从张黄镇来到北京从事保安工作,如今在北京成立了安保服务公司。一路打拼下来,我深知在异乡闯荡的不易。通过流动党员党委的聚势赋能,希望我能尽力帮老乡们解决困难,做好服务。”张延国表示。
双向聚势赋能——
他乡故土共展作为
“每一名流动党员都是流动的资源,我们要把这一根根‘风筝线’拉紧,也鼓励更多在外流动党员反哺家乡,为鱼台的发展作贡献。”鱼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县定期开展“我为家乡献良策”“我为家乡绘蓝图”等活动,聚焦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组织在外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目前已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85条建议被纳入县政府工作报告。
与此同时,鱼台县向在外流动党员敞开大门,为他们返乡任职、创业搭建平台。2025年6月12日,记者走进李阁镇文集村的电商物流产业园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箱箱新鲜大蒜扒皮、剪秆、装袋;再往前走,几位村民正在将刚采摘的甜瓜打包、装车、运送,处处皆是繁忙景象。“如今,我们村里有占地6000平方米的电商物流产业园,2024年电商网络销售额达1.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提起村里的发展,文集村党支部书记刘硕倍感自豪。
近年来,鱼台县建立“归雁回引”工作站,针对性制定人才回引政策措施258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推介会等85次,累计回引107名在外流动党员回村任职,其中有28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95后”党员刘硕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刘硕在济南市一家电商公司工作,被回引到村后,他尝试创办电商公司,收购村民种植的甜瓜在网上售卖,第一年就实现日均销售量6万斤。2023年,刘硕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鼓励村民们试水电商直播。截至目前共培养了11名电商“新农人”,已开展助农直播活动20多场。
刘硕在文集村电商产业园内展示正在装箱的甜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摄
流动党员返乡展作为,还有更多种“打开方式”。周末的傍晚,张黄镇齐楼村的“约惠露营地”人头攒动,来自周边城区的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在烧烤架前享受美食。“营地自2025年4月底开业以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被订满,‘五一’假期日均收入7000元左右。”“约惠露营地”负责人刘贤告诉记者。
近年来,鱼台县搭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平台,招募41名返乡创业流动党员担任“乡村振兴合伙人”,通过资金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招募村合作项目35个。“2024年,我看到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的公告后,就试着联系了镇里,提出了开发露营基地的想法,没想到与镇里发展文旅产业的规划一拍即合。”刘贤回忆道。在张黄镇政府的协助对接下,他顺利租下了齐楼村5亩闲置土地,相继建起帐篷区、烧烤区等特色功能区。同时,在村“两委”帮助下,许多赋闲在家的村民开始为露营基地供应食材,或者从事帮厨、打扫卫生等工作,既解决了露营基地人手不够的难题,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挣到了工资。“如果没有县里和镇里的帮助,这片露营基地不可能这么顺利就能建设完成。”刘贤在露营基地边走边说,“未来,我希望能把营地的面积再拓宽,链接起村里的民宿产业,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在外打拼的流动党员、技能人才回到家乡,‘碰撞’出更多家乡发展的新思路。”刘贤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