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召开“农用地碳汇潜力评估及减排固碳技术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任务推进暨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重大任务局耕地与绿色发展处负责人、任务跟踪专家、同行专家、产业专家30余人参加会议。
任务组成员在呼伦贝尔示范区讲解草地固碳技术要点,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交流。赵芬 摄
任务牵头人高清竹研究员介绍了任务总体进展。据介绍,该任务针对我国农用地固碳减排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经过一年半的科技攻关,制定农用地碳汇监测核算标准规范;在13个省建立涵盖水田、旱地、草地、园地等主要农用地类型的16个核心示范区;创新构建了有机肥替代、秸秆生物炭保水培肥和控氮增氧减排固碳等技术,创制了高效减排微生物菌剂,构建了以“有机物料速腐还田”为核心的减排固碳稳产模式,温室气体减排10%以上,辐射推广100万亩,为解决农用地碳汇能力提升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草地生产力与碳汇协同提升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田间试验数据表明,通过施用有机肥结合补播技术的综合措施,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可显著提升10%-30%,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5%-10%。这些创新技术为提升草地固碳能力和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参会人员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千亩核心示范区现场观摩。赵芬 摄
作者:赵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金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