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热点 详情

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大贵口村:“一领三带”共建和美村庄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杰
  • 作者:刘杰
  • 2025-07-17 22:25:50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房宁 文/图

  燕山环抱,滦河流淌,河北省承德市是游客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待进入该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平整干净的街道、红瓦白墙的村居、绿草如茵的游园,让人更觉惬意。“来过我们村的人,都说好!”7月7日,在大贵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里,村委会委员、妇联主任于桂荣正在为村民张罗中医义诊,说起村里事,她言语间满是自豪。这个“好”,不只是看得见的村容整洁,还有可感可及的生活富足、乡风文明。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贵口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大贵口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近年来探索建立了“一领三带”工作机制,即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三信”模式带动群众主动参与,深化数字赋能带动服务水平提升,培育“山谷”品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形成了“党员干部领着干、广大村民齐动手”的乡村共建体系。

村民在大贵口村党群服务中心接受义诊服务。  党建引领——

  功能型党小组嵌入农村生产经营各领域

  大贵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城郊村,20世纪90年代大棚蔬菜生产就发展起来了,加上方便进城务工,村民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村集体经济薄弱。用驻村第一书记冯宝华的话来说,曾经是“民富村穷”,涉及村庄建设、发展等公共事业一度要“等饭吃”。那么,这一状况是如何改变的?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双滦区是全国首批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的县(区),其经验做法就是将党建统领贯穿于农村社区创建始终,形成“全类型”农村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创建过程中,大贵口村推动“红色网格”全面覆盖村级事务,实现“头雁领飞、群雁齐追”。

  其中,颇具亮点的做法是,结合村里产业发展和治理需要,将全村党员(目前为40名)划分为“红莓先锋”“勇闯天涯”“留守田园”3个功能型党小组,嵌入农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领域:“红莓先锋”党小组辐射带动种植户增收;“勇闯天涯”党小组带领村民外出就业;“留守田园”党小组发挥老党员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优势,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监督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项目施工质量等重点事项落实。

  于桂荣是“红莓先锋”党小组成员,种植着4个温室大棚。“有什么新技术,我先在自己的大棚里做试验,效果好再推荐给其他种植户。”她说,党小组经常组织党员、种植大户交流种植技术,邀请市里、区里的农技人员来讲课。2024年夏天,于桂荣带着50多名村民去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取经”,自己试验草莓控旺技术,“今年草莓长得特别好,这项技术值得推广”。

  在事关村庄发展的大事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更加凸显。为破解土地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滞后等制约温室果蔬产业发展的难题,2022年,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大贵口村探索实施土地数字化、边界虚拟化、证照实体化、管理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土地“五化”模式,引导村民流转土地,推动“山谷田园”园区建设。区、镇、村成立了5个工作组,挨家挨户解释政策、征求意见、倾听需求,先后召开了十多次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干部带头干。

“山谷田园”园区里的墙体彩绘。

  “当时我有一个棚里还种着丝瓜,正赶上丝瓜尖儿上市,晚拆一天就能多挣200块钱。”村民柴凤龙回忆,尽管舍不得,但他信任村“两委”,也盼着村里能把修通产业路这样“一家一户干不成的事”干成,便加入了第一批拆旧棚的行列。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不到两个月,就拆除了125个老旧棚室,新建132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山谷田园”园区基本成形。“这几年,不单单水果蔬菜的产量提高了,下地的路也好走了,有地方停车了,来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村干部说的都兑现了。”柴凤龙说。

  大贵口村正是靠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精细化治理优势,有效推动着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三信”激励——

  调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积极性

  “这水要进屋啊,雨再大一点就进屋了啊……”2025年6月30日下午1点多,有村民在村微信群里发了一张街道下水口淤堵、路面积水的照片。于桂荣说,只要有村民反映这类问题,村“两委”干部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有时候村干部还没到地儿,离得近的村民就把事情干完了。

  村民代表靳玉凤告诉记者,2024年8月14日,连续大雨导致“山谷田园”园区积水,村“两委”干部都在扛沙袋堵水,村民也没有站着瞅的,都往上冲,“村里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

  “自己的家乡自己建,环境变好了,产业兴旺了,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冯宝华介绍,为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双滦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农村信用联社,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农村党建范畴。大贵口村探索推行了“三信”工作模式,即积分定信、奖励用信、全民争信,将村民日常表现同经济利益挂钩,引导大家信守村规民约,培养参与公共服务的意识,营造尊崇信用、维护信用、争取信用的氛围。

印在抽纸盒上的大贵口村村规民约。  村里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团长、偏桥子镇农村信用社主任为副团长、其他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评信团”,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下设若干个“评信分团”,根据村规民约量化评分表确定基础积分,将基础积分与“双基”共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农村信用社联建)信用积分相加后的总分作为评信依据,按季度评定5个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为3A级以上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对4A、5A级村民分别给予15万元、20万元的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

  “信用等级评定首先能激励咱把自家的事情做好,不管是建设‘美丽庭院’,还是孝敬老人,咱都能拿高分。其次,村民之间也会互相比着干,大家都有这种荣誉感。”村民林艳会说,因为信用等级高,她家近两年获得了20多万元低息贷款,都投入到了温室大棚生产。

  通过推行“三信”工作模式,2022年以来,大贵口村有100多户村民获得了物质奖励,有52户共获得低息贷款507万元,有效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例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就有72户村民无偿腾出21亩土地,支持村里建起6个游园。柴凤龙说:“以前还靠村规民约、积分定信来督促和激励村民,现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都成了大家的习惯。来采摘的游客都说,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村子。别说外面来的人了,就是咱自己看着村里这么好,心里都敞亮!”

  数字赋能——

  加速乡村“智治”和三产融合

  大贵口村史馆里设置了一处展示大屏,供参观的游客直观体验大贵口村数字乡村服务,常有游客对“民情反馈”版块感兴趣,愿意点开看看村民们关心的村里事。而在村民们的手机里,“大贵口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成了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场域之一,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

  2022年,承德市首个数字乡村项目在大贵口村落地,从科学管理和便民服务入手,通过搭建集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版块30余项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动态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以实现“村民好操作、干部好管理、服务见实效”的治理效果。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之外,信息技术也在为大贵口村的产业赋能。据介绍,近年来,村里下大力气培育“山谷”品牌:做强“山谷田园”,园区实现了数字监控全覆盖,为智慧农业发展打基础;打造“山谷市集”电商品牌,整合村内特色农产品资源,培育本地网红,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引进企业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的“山谷人家”民宿品牌小有名气,带动了采摘、农家乐的人气。

“山谷田园”园区里的温室。

  “产业效益好了,村民收入多了,气儿就顺了,麻烦事自然就少了;村集体经济搞好了,有更大的实力把村里事办好,村民就能更信任村‘两委’。”冯宝华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近几年,大贵口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86万元。

  对于产业发展,大贵口村有一张清晰的蓝图: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更好地调动村民积极性,在一产方面,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山谷田园”辐射范围;在二产方面,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果蔬加工,带动村民就业、农产品销售、村集体增收;在三产方面,做强山区旅游、乡村旅游,通过发展多样化经营进一步丰富业态,突出村庄特色,改善游客体验。

  林艳会说,她经常在大棚里忙到天黑才回家,路过小广场时,总有跳广场舞的婶子大娘喊她跳一段,她摆摆手,“白天在大棚里忙着挣钱了,晚上回家搞搞卫生、管管孩子,不跳舞也乐呵。”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