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松桂镇新窝村,灯火划破乡野沉寂,一场特殊的“流动夜校”在此开讲——鹤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松桂烟站精心策划的惠农培训暨 STP(土壤、烟草、植保)技术专场,吸引了数十位烟农相聚于此。
“白天一心扑在烟田管理上,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学习。烟站把培训班办到晚上,还直接开到我们村上,想得太周到了!”新窝村烟农赵锐发的话语,道出了众多烟农的心声。
针对烟农“白天忙生产、学习难集中”的实际难题,鹤庆县烟草专卖局积极转变思路,将培训课堂巧妙安排到茶余饭后和傍晚时分,从“坐等烟农上门”变为“主动送学上门”,把“白天课程”调整为“夜间课堂”,精心打造了覆盖松桂镇多个重点种烟村组的“流动夜校”。这样的方式,既让烟农学到了实用技术,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充满了温情。
烟站工作人员入村进行技术讲解。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培训模式,组建了由烟站技术员和烟农代表为核心的流动讲师团。他们会根据各村烟叶生产的进度和实际需求,采用‘点单式’的方式设置课程,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时紧密衔接,实现精准化的技术传授。”松桂烟站站长杨美瑞介绍道。
课堂上,生产技术员将复杂的STP生产管理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和田间实例。培训内容聚焦烟农最迫切的需求:土壤管理环节详细讲解如何科学取样测土、精准配方施肥,减少浪费、提升肥效、保护地力;绿色植保部分,重点传授如何识别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先应用黄蓝板、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武器”,有效保障烟叶安全和生态平衡;烘烤技术方面,则深入剖析智能烘烤设备的操作要点和工艺优化策略,指导烟农精准调控温湿度,锁住烟叶的“黄金色香”。
松桂镇新窝村“夜校”小课堂。
这些融合了精准与环保理念的技术,为传统烟叶生产注入强劲科技动能,为烟农增收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基础”。
“照着烟站教的新法子烤烟,去年我那烤房出来的好叶子明显多了,分量也足了。”
“以前打药抓瞎,现在按他们教的‘绿色方子’,不光虫子少了,钱省了,心里也更踏实了!”
烟农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经验,分享着心得。小小的夜校课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科技兴烟的涟漪。
除了课堂上的讲解,鹤庆县烟草专卖局的技术骨干们还自发组成了“流动服务队”。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村间的小路上,深入到田间地头、烤房内外,每到一处,他们都认真查看烟叶的生长情况,仔细调试烤房设备,耐心地讲解操作要点,手把手为烟农答疑解惑,让烟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技术服务。
“流动服务队”还带去了最新的惠农政策解读,包括生产投入补贴、灾害保险、专业化服务等内容,确保好政策真正被烟农知晓、会用、得到实惠。
鹤庆县烟草专卖局“夜校+流动”的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烟农培训的时空限制,将先进的技术、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惠农政策,精准、及时、温暖地送达每一位需要的烟农。
鹤庆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吕子兴表示:“烟农的难点就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会持续深化‘夜校+流动’的培训模式,不断扩大STP等技术的推广覆盖范围,全力为烟农增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让科技之光照亮烟农的致富之路。”
作者:张玉飞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