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应对夏季区域性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及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切实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促进蔬菜稳产保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2025年夏季蔬菜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一、强化灾前预警与防范措施
(一)强化监测预警与准备
1.紧盯预报信息。畅通信息渠道,密切关注气象等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确保及时传达到生产主体。
2.加固基础设施。全面检修加固温室大棚骨架,绑牢加固露地蔬菜支架,疏通排水沟渠,确保畅通无阻。土墙温室用薄膜包紧墙体,防雨水冲刷坍塌。
3.强化物资储备。提前备足短生育期速生菜种子、遮阳网、防虫网、地膜、水泵、柴油、杀菌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绑缚加固材料等救灾资料。
(二)落实针对性防御技术
1.暴雨洪涝防御。清理排灌系统,露地、高山蔬菜建议采用深沟高畦(垄)栽培,垄高应大于25厘米;清理、加深排水沟,主沟深度应大于40厘米,确保沟沟相通。检查设施周边排水通道,确保排水通畅,防止雨水倒灌;提前关闭设施通风口,备好抽水机泵。
2.高温热浪防御。设施降温上,确保遮阳网、风机、湿帘/喷雾系统处于良好状态。露地降温上,推广白色或银灰反光地膜覆盖,或采用厚度10厘米以上的水稻或玉米秸秆覆盖畦面。必要时在白色地膜上覆盖秸秆“双重降温”。强化水肥管理,保证水肥及时供应,避免中午浇水;必要时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S-诱抗素,下同),增强植株耐热性。
3.台风防御。台风来临前,及时加固设施和露地蔬菜支架。根据预报风力等级,10级内可密闭大棚抗风,收紧压膜线;大于10级提前卸下棚膜保护设施骨架。智能温室收好外露设备。
4.冰雹防御。高山区域等冰雹多发区,预设防雹网支撑系统,收到预警后快速铺设防雹网。
二、强化灾后田间管理与生产恢复
(一)暴雨洪涝台风冰雹灾后措施
1.抢排抢修。排查园区和田间设施设备倒塌、漏电等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疏通沟渠,启用机泵强排田间积水,力争将受淹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修复倒塌棚架、破损薄膜、防虫网等设施设备,清除设施顶部残留冰雹。
2.植株管理。及时清除田间垃圾、漂浮物,将冲毁打烂的枝叶、果实及感病腐烂植株,运出田间妥善处理。扶正倒伏植株,培土固定根部,再用清水喷洗枝叶污泥。地面稍干后及时浅中耕(划锄)散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恢复。及时施用速效氮肥(每亩3—5公斤尿素)或含腐殖酸/海藻酸水溶肥,配合叶面喷施0.15%尿素+0.2%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促进新根生长。
3.病害防控。涝后高温高湿,极易暴发霜霉病、疫病、软腐病、青枯病等。天晴后立即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并同步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提高植株抗逆性。田间植株出现病害症状时,及时采用相应作物及靶标病害登记药剂进行防治。按照农药标签使用范围和方法规范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注意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避免高温时段施药。
4.改种补种。抢收仍有商品价值的蔬菜。对绝收地块,及时清园消毒。抢种耐热小白菜、生菜、苋菜、空心菜等速生叶菜,或种植早熟萝卜、四季豆、黄瓜等秋茬蔬菜。
(二)高温干旱灾后措施
1.补水追肥。在早晚凉爽时段缓浇、浇透,避免大水漫灌,优先采用滴灌、微喷进行补水。关注天气预报,警惕旱涝急转。加强保墒,及时修补地膜或铺设秸秆覆盖,减少蒸发。进行根外追肥,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芸苔素内酯,缓解热害,增强植株抵抗力。
2.病虫防控。重点防控高温干旱易诱发的病虫害:一是及时拔除病毒病感染植株,悬挂黄色粘虫板、释放天敌昆虫、选用溴氰虫酰胺等药剂防治粉虱,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二是通过保叶遮果等措施防范日灼病。三是监测发现害螨时,及时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等捕食螨进行防治。用药时按照农药标签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选药,注意科学复配混用和轮换交替用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改种补种。对受灾过重、植株难以恢复生长的田块,及时进行清园改种,安排下茬生产。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