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田野间,成片的农田泛着绿意,现代化农机在田间穿梭作业。这幅丰收图景的背后,是当地家庭农场以合作社模式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奈曼旗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家庭农场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金纽带”,走出了一条“农场引领、产业延伸、农户共富”的乡村振兴路。
“政企农”模式: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共赢”
“有企业兜底,心里才有底。”这是沙日浩来镇东沙日浩来嘎查村民李申波发自肺腑的一句话,2023年他种下的40亩桔梗,经过两年培育,去年秋天迎来丰收,亩产达2500斤,按每斤2.5元的保底价计算,纯收入能在3000到4000块钱左右。“以前种玉米,风调雨顺才够糊口,现在跟着国安公司干,种苗、技术、销路全不愁。”
李申波口中的“靠山”,正是以沙日浩来镇宝贝河嘎查的刘国安开发推行的“农场+农民”模式的家庭农场为主的奈曼旗国安农业有限公司,奈曼旗积极引导企业推广“企业+家庭农场+农民”经营方式,即以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纽带,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企业负责整合资源信息,农场负责试验和示范,农民以合作经营、土地流转、优先务工、服务协作、资金入股、庭院入股等多种模式入场。目前,奈曼旗国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名下的家庭农场共发展社员434户,入股资金达494万元,2024年,带动附近农民就业人数达1.4万余人。通过规模化种植中蒙药材,3万多亩药材田辐射700户农户,还培育出2个庭院药材专业村,让30多个村的农民尝到甜头,走出了一条种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市场品牌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方家营子“大农场”变身“分红明星村”
在义隆永镇南部,一个叫方家营子的小村,曾经是因“土薄地贫、分散种植”而闻名的穷村,如今靠着合作社发展成为一个“大农场”,连续五年分红超千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转折始于2020年的土地集约化改革。村合作社率先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甜菜,推行“统一耕种、统一销售、风险共担”模式,当年就实现亩均节约成本156元,纯收益1270元,村民务工增收67万元,村集体入账20万元。
2021年起,合作社与专家团队合作种植高产密植玉米,连续两年刷新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2023年测产达每亩1120公斤。2024年,4500亩社会化服务+单产提升项目落地,联合8家合作社成立农机联合社,实现1.4万亩土地全程托管、6.9万亩社会化服务覆盖,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村集体收入70万元。
“合作社的收益,全用在大伙身上!”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辉算起民生账:村民合作医疗每人补贴50元,70岁以上老人年领500元,90岁以上1000元,现役军人补贴500元,高考超450分的大学生奖励5000元。从“愁吃穿”到“享福利”,合作社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的温度。
在国安农业与方家营子村的示范带动下,奈曼旗合作社发展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通过“培训+示范创建+项目带动”组合拳,全旗累计在农牧部门备案合作社达到452家,示范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15家,五星级示范社2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54家,农牧民合作社“三变”股份合作试点21个。从中药材种植到粮食集约化经营,从单一种养到产业链延伸,合作社正以“规模化降本、标准化提质、品牌化增效”的路径,让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浪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