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众办报,是农民日报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办报离不开编采队伍,农民日报的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报社为此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制度。
1985年报社确定,由报社给特约通讯员发活动费,一年240元,分两次(1月和7月)发给,所在单位和个人各得二分之一;给每个省的特约通讯员订阅一份《农民日报》(有驻省记者站的,向驻省记者站报销;没有记者站的,向报社发行科报销)。记者部办的《记者参考》、经理部办的《发行情况》,均可送给特约通讯员一份,由发行科统一邮寄。
到1989年,报社在各地建立了通联网,全国各地县级宣传部门、农业部门都有《农民日报》的通讯员,计 800余人。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报社在1986年还将原属群工部的通联工作分出去扩大成立了通联部。为了与通讯员保持密切联系,沟通情况,编辑部还出版了通讯员刊物,如1982年3月办的8开单页《编辑部内外》双月刊(后改为32开本的《通讯员之友》和《中国农民报通讯》,改日报后改为16开本的月刊《农村新闻天地》并公开发行,后来又改为32开本的《耕耘》)。为了提高基层通讯员的业务能力, 1985年—1986年,农民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办农民新闻函授学校,总计招收3700多名学员,其中90%为农民。函授学校开设了新闻专业4门课程,被中宣部教育司司长洪一龙评价是“全国首例”。报社还组织骨干通讯员来京进行短期培训,仅1987年就举办过5期,132人参加学习。福建一位读者说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收到了《农民日报》70封复信。报社同读者的紧密联系,由此可见一斑。
附:部分特约记者及特约评论员名单
特约记者:程浩(山东省农委) 江树廉(江苏省农委) 张孝理(四川省农委) 高影泉(广东省农委) 张国宁(陕西省农委) 周鸿飞(新疆自治区农委) 魏保贤(吉林省农委)
特约评论员:张云千 段应碧 祖国补 郯启新 姬业成 王西至 袁崇法 艾云航 陈开国 卢文 黄道霞 马苏元(以上人员单位为农研室)翟向东 李克林 何燕凌 黄植 宋琤 钟立群 夏景凡 白夜 季音
(内容为农民日报社报史编辑部提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