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主体基本情况
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8月由返乡农民周远明等12户乌鱼养殖户发起成立。该社现有社员62户,成鱼养殖面积2600余亩,年产乌鱼2000吨以上,是集乌鱼养殖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该社建有乌鱼繁育中心500m2 ,年繁育水花鱼苗、规格鱼苗分别达到5000万尾和500万尾,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所产乌鱼除销售到重庆市场外,还幅射到四川遂宁、资阳等地区,并成功打入成都盒马生鲜,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乌鱼出现滞销现象。社长周远明向多个商家询问原因后,意识到要想解决销售难必须要通过一种方式向商家承诺产品质量安全,打消商家对自己产品质量是否安全的顾虑。他迅速到少云镇农业服务中心咨询解决办法,当得知我市正在开始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时,高兴得眉开眼笑,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马上领取并认真学习了合格证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带领合作社成员认真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质量关,慎开合格证,用好合格证这张质量名片,彻底解决乌鱼滞销问题。
合作社待出售商品乌鱼 铜梁乌鱼在成都盒马生鲜投放防伪二维码
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具体措施
合作社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时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两检验一记录,严把质量安全关
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确保质量安全。产前,对每批鱼苗均要进行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两药”检测,把好质量安全第一关。产中,进入养殖塘后,社员对进料购药、投料、用药及巡塘实行严格的“四登记”,严格过程管控,实现全程可追溯。产后,售前进行兽药残留安全检测,检测合格后的成鱼才能开具合格证,入市交易,把好质量安全最后一关。
乌鱼苗“两药”检测报告 商品乌鱼兽残检测报告
合作社乌鱼养殖生产记录本
(二)一巡查一指导,严格过程管控
合作社每天按排专职人员对社员的养殖鱼塘进行巡查,巡查乌鱼生长情况、巡查“四登记”记录情况,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一个、督促整改一个。同时开展一对一的现场技术指导,有疑难问题及时邀请区水产站协助解决。
社长周远明正在投放饲料 社长周远明在进行巡查指导
(三)一批次一张证,用好质量名片
按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要求,合作社采取一批次(车)开具一张合格证,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开具一张合格证,随车入市交易,既能减少证件繁琐,也能提供质量安全承诺。从试行合格证以来,合作社共开具合格证216张,附证上市成品乌鱼908吨。
合作社管理人员正在开具合格证 合作社开具的合格证
(四)“一本证一换新”,严格合格证管理
合格证既是“名片”,也是“承诺书”,更是追溯“凭证”。因此,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实行按编号登记领取使用,各企业在各自的编号段内开具合格。并且每次领取一本50张,一本开具完后带上存根联换取新的合格证,既强化了监督管理,又方便了追溯查询。因此,合作社严格合格证管理,落实固定人员进行合格证开具和保管,负责换取新证。
少云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发放登记表
三、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成效
(一)乌鱼销量增加
自3月起试行合格证以来,共开具合格证216张,附带合格证销售乌鱼908吨,每月乌鱼销量成倍增长。同比去年同一时间段销量增加123吨,增长15.7%,乌鱼销售不仅没受到疫情的影响还增加了销量。社长周远明笑呵呵的讲:“合格证是个好东西,不仅仅是良心的承诺,还是产品的名牌,增收的法宝”。
(二)社员收入增加
合作社试行合格证制度后,原来每塘乌鱼都要有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兽残检测报告,现在有了合格证,可不用出具兽残检测报告。这样每塘成品乌鱼可免出1-2份检测报告,节约检测费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合作社可省8万左右的检测费,每位社员每年又可多赚1200元以上。
(三)乌鱼质量更安全
合作社实行合格证制度后,社员更加注重乌鱼质量,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对乌鱼疾病的防控,更加注重养好水质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用药和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制度,降低乌鱼药残风险,保障乌鱼质量安全。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