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暖心又放心;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精彩丰富的文化盛宴,让文明馨香浸润群众心田……今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围绕群众需求,创新开展关爱老年群体志愿服务,持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明实践活力进一步释放,文明实践新风正在安定大地徐徐吹拂。
多彩活动 浸润群众生活
隆冬时节,寒意渐浓,青岚山乡大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却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青岚山乡文化惠民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为当地群众献上了戏曲、歌舞、乐器演奏等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精彩的表演不时博得围观群众连连叫好。
“以前别人为我们表演,现在我也加入了文化惠民小分队,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和大家在文明实践站里排演节目,热闹又充实,老了才发现真正的生活乐趣!”56岁的马腾程是青岚山乡文化惠民小分队的志愿者,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爱听戏更爱唱戏,随着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成开放,服务别人的同时也让他再次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如今,在安定,惠民小分队、业余艺术团、舞蹈队、自乐班……一支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大地,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而福台路街道东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室里也是格外热乎,这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跳舞、走秀……,成为了引领时尚的“弄潮儿”。
家住中和小区的马翠芳老人是这里的常客,退休后把孙儿带大的她,觉得老年人也应该享受新生活,跳舞、走秀让她成了不少人眼里的时尚奶奶。
“活到老、学到老、美到老。年轻时没尝试过的,老了也要过把瘾,不能留下遗憾!”马翠芳说,参加文艺表演,让她重拾美丽自信,为平淡的老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靓丽色彩。
今年,安定区实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管理制度,对各所(站)进行提档升级,完善硬件设施,增强资源配置,增设棋牌室、书画室、排练室等多种特色功能室,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打造有幸福感的精神家园。
互助养老 点亮幸福晚年
临近正午,凤翔镇北廿铺村的“互助幸福院”内饭香飘荡、笑语阵阵,志愿者们正在精心地为老人们准备午饭,营养均衡、软硬适宜的饭菜,让老人们倍感温暖。
“这里做的都是家常饭,很合老人的胃口,7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比自己做饭强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73岁的独居老人丁敬忠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北廿铺村有60岁以上老人224名,占全村人数21.6%,其中独居老人有23名,看似轻巧的一日三餐,对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也颇费周章,“做饭糊弄、吃饭应付”情况普遍。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凤翔镇北廿铺村通过提升改造村委闲置用房等方式,建成集助餐服务、休闲娱乐、健康养老于一体的互助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服务的同时,实现了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助餐全覆盖,让老人们尽享家门口的“幸福味”。
据了解,除了做好老人就餐服务,这里的志愿者们还会经常组织老人们聚在一起,教他们练字、唱歌、跳舞,陪他们下象棋、拉家常,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特色主题活动,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互助幸福院凭借普惠、健康、便捷的优势,可以有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短板,既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互助幸福院只是安定区持续推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定区不断创新养老方式,积极探索“互助幸福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深入开展“情暖夕阳”志愿服务,在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服务供给内容、优化养老服务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愿景成为可能。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互助幸福院104家。
义诊义疗 守护老人健康
近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组织专家医疗队在石峡湾乡卫生院里开展健康义诊活动,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一大早,诊疗室门口就挤满了前来咨询就诊的患者。
“多亏党的政策好,要不哪有这个机会,希望这样的义诊活动能举办更多!”听说专家来了,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咨询、看病,78岁的童俊英老人也不例外,患有白内障的她,最近视力下降明显,得知专家免费诊疗,她早早赶了过来。
“现在农村很多老人,有点小病小痛,都想忍一忍,所以经常是小病拖成大病,错过最佳诊疗时期。希望通过这次义诊,帮助他们提高对自身疾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谈及此次活动的初衷,医疗志愿者张德奎说。自该院开展义诊服务以来,已经举办义诊活动近百场,派出专家900人次,累计服务群众3万人次。
在距离石峡湾乡75公里外的团结镇好地掌村,丁玉祥像往常一样背上医药箱,开始一天的上门问诊,从头痛脑热到家长里短,除了给老人们治愈病痛,他给予的还有用心陪伴。
“好地掌村有282户1120人,我要做的事儿就是守护好全村人的健康,孤寡老人是重点关怀对象。”像丁玉祥一样的村医安定区共有322名。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安定区以“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助老”为主题,依托“志愿服务日”“孝善日”“交通劝导日”三大活动,梳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体育服务等15个类别,制定年度志愿服务活动月主题12个、志愿服务项目48个,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496余场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吴维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