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铁岭市作为辽宁省的“米袋子”,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铁岭有1000万亩耕地,是辽北地区重要的产粮大市。”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委书记李文飙说,多年来,铁岭市以占比全省13%左右的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了占比全省16%左右的粮食产量,充分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谈及铁岭市的粮食生产情况,李文飙表示,2024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744.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0.09亿斤,稳居全省第二。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发生涝灾的情况下,实现了“受灾地块少减产、未受灾地块多增产”,这得益于我们坚实的粮食生产基础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然而,铁岭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李文飙说,2024年出现的涝灾,也暴露出铁岭仍然处在“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为了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铁岭市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李文飙说,一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保数量”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在“提质量”上,将有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黑土地保护利用等“三项工程”,举全市之力保护黑土地。在“管用途”上,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
二是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以技术集成推广为抓手,围绕重点作物、重点产区、重点环节,紧盯关键农时、关键技术、关键要素,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聚焦“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万亩高产”,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鼓励引导整乡、整县整建制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坚持“施良技”,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搭建“院地、校地”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促进老旧农机升级换代,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坚持“育良种”,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培育适合我市栽培条件的新品种。坚持“用良法”,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四是落实政策保障。做好春耕备耕服务保障,坚持开展农情信息调度,重点关注主要农资需求、备实等情况,协调解决堵点问题。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依法依规净化农资市场。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好耕地地力补贴、生产者补贴、种植业保险等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能挣钱,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同时,持续鼓励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带动小农户,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探索“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的有效模式,以及土地规模经营的边际效益。
李文飙表示,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铁岭市定能围绕粮食、畜牧等主导产业,走出具有铁岭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为巩固提升辽宁粮食主产省地位作出铁岭贡献,努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铁岭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宋文鑫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