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东麓的褶皱里,在湟水河畔的村落间,一群“00后”青年正以最炽热的方式重新定义“故乡”。
李晓珺、王蓉、任敬漪、钱欣雅……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西部计划的22人里,有的是曾带着山外的风走向远方,又在学成后用知识的星光点亮乡村的星空;有的是怀揣满腔热血,跨越千山万水,将他乡变故乡。不论以何种形式,他们正化为乡村振兴路上跳动的音符,谱写着新时代青年“出走”与“回归”的最美和声。
山东大学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上,李晓珺曾无数次被学术光芒照亮。当她在目睹数字化教学如何激活课堂时,家乡山村学校斑驳黑板前的粉笔尘灰却刺痛了她的心。
“走出去才知道教育鸿沟有多深,但正因如此,回来才更有意义。”2023年,这个生在湟水河畔的姑娘,用接受过先进理念的全新面貌回到乐都区寿乐镇新堡子中心学校。她用“积分制——积分换奖品”“集体讨论并驳斥”的创新教学方式开辟出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与她隔山相望的是乐都区下营藏族乡,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生王蓉正穿行在海拔3000米的村寨间。这个从小喝着湟河水长大的姑娘,笔记本里记满了监测户的冷暖:“孙克福股骨头术后复查情况、尕桑措奶奶老两口的低保金发放情况……”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她将大学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化作乡村振兴的“绣花针”,在动态调整监测户的繁杂工作中,织就汉藏同胞和睦相处的幸福图景。
三月的高原上,依旧寒风刺骨。寿乐镇新堡子中心学校里,钱欣雅正带孩子们学习《北京的春节》,她用江南姑娘独有的细腻将这节课讲得温暖人心。当青海的星空出现在江苏家人的朋友圈,钱欣雅的心里早已播下一粒“坚守”的种子。“天南海北的我们聚在这里,就是要让乡村教育既有泥土气,又接星辰光。”
隔壁办公室的任敬漪,河北承德姑娘,“刚站上讲台时手抖得粉笔都拿不稳,是孩子们眼睛里的光让我定下心神。”从三四年级的字母游戏到六年级的英语短剧,她让高原的雏鹰听见了世界的声音。
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刷新着人们对“00后”的认知:王蓉到监测户老人家了解户情、普及政策,磨破的运动鞋见证着担当;李晓珺、钱欣雅、任敬漪与她的孩子们一同学习、成长,宿舍窗台上的玩偶倾听了她们的梦想。“从前总想着逃离大山,现在才知道,能把家乡变成别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才是真正的浪漫。”李晓珺在她的任教日记里这样写道。
当东部的海风遇见西部的山峦,当都市的霓虹点亮高原的星光,这群“00后”的青年正用行动诠释:最好的青春,不是远离贫瘠去追逐繁华,而是带着繁华归来滋养贫瘠。他们像湟水河畔的樱桃树,把根深深扎进故土,却向着更辽阔的天空生长,将甜蜜的果实奉献给家乡——这,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故乡”最深情的告白。
作者:许晓丽 李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