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科教 详情
全国十个重点区域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显成效——

古泉纷纷复涌 重现勃勃生机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黄中钜
  • 作者:李锐
  • 2025-07-03 13:11:47

夏日的山东省济南市阳光明媚,趵突泉公园里水草茂盛,绿树成荫,人流如织。游人或看泉眼喷涌、或打泉水、或在泉眼旁拍照、或在树下休憩,这样热闹的景象让济南市民王俐想起了趵突泉断流时的感受。“我从小在泉边长大,早些年泉水断流,泉边冷冷清清,心里别提多失落。2003年9月6日,趵突泉的泉水重新涌出来,那一刻,我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泉水就是济南的灵魂,是陪伴我一生的老友。”王俐感慨地说。

  2023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全面推进三江平原、黄淮地区、汾渭谷地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指导督促黄淮地区、汾渭谷地开展泉域治理修复工作。通过实施泉域范围内水源置换、机井关停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泉域地下水,促使泉流量、泉水位回升,回补泉域地下水,涵养泉域水源。

  自2003年9月6日复涌至今,趵突泉已持续喷涌21年。在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保护处处长潘炳江看来,趵突泉得以持续奔涌,源于多维度的保泉策略:陆续颁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济南市泉水保护总体规划》,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泉水正常喷涌;优化城市供水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城市供水地下水地表水占比从8∶2逐步变为2∶8,累计封闭380余眼深层自备井,减少约1亿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开采量;构建统筹调剂、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达成多水源联合调度,涵养河道生态,增强地下水补给;实施泉源保护,对补给区进行生态修复,提升雨水入渗补给能力,同时强化节水管理,为泉水持续奔涌筑牢根基。

  济南南部山区不仅是济南泉水最重要的涵养区,更是济南泉群和泉水的源头,卧虎山水库就是生态补源的来源之一。卧虎山水库位于南部山区三川汇流的玉符河河口,水库下游的玉符河是泉水补给区重点渗漏带。在卧虎山水库大坝,记者看到水库的Ⅱ类水通过闸门,以25万立方米/天的水量缓缓流入玉符河,向下游补水。自2002年实施生态补源以来,卧虎山水库已累计向玉符河补水5.2亿立方米,助力泉水持续喷涌。

  距离“泉城”济南千里之外的汾渭谷地,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的老百姓也迎来了“喜事”,干涸了近40年的千年古泉药王泉于2022年11月复涌。

  街子村位于温泉河畔,温泉河泉眼历史悠久,据说曾有百眼之多。从20世纪80年代起,温泉河泉眼干涸,昔日流水潺潺、垂柳依依、渔矶人影、浣纱溪女的优美画卷消失不见。

  富平县水务局局长刘天奇告诉记者,温泉河是石川河一级支流,20世纪70年代石川河上游桃曲坡水库的建设,叠加多年干旱少雨,让石川河富平段成为季节性河流;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石川河沿岸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成为富平经济发展的主要水源,水位持续下降——多重因素导致了温泉河古泉的消失。

  从2022年11月开始,温泉河地区先后复涌泉眼4眼,汇聚一起流量大约为0.5立方米/秒,温泉河中下游实现常流水。刘天奇认为,古泉复涌的主要原因是: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地下水超采超载治理成效显著;同时通过水系连通择机补水、中水补充河道用水、农田排涝水循环利用补充地下水、灌区的地表水回灌等综合措施,让地下水位回升,促使古泉重现生机。

  当地近年流传起了一句顺口溜:千年古河道,干涸四十年,一朝泉眼出,荒地变良田。泉水复涌,为温泉河河畔的村庄带来了发展机会,街子村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富平九眼莲”。

  “富平九眼莲”的种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其因莲菜里面有九个小孔,且小孔呈梅花状环形排列而得名。街子村党支部书记胡国胜介绍,古泉干涸之后,村里用井水种植九眼莲,种植面积一直没有扩大。自古泉复涌之后,村里把九眼莲种植作为村集体产业的重头,用泉水替代井水,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00多亩提高到如今的520亩。“用泉水替代井水种植,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种出的九眼莲还又脆又甜,2024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达到80万元,全村200余户投身到九眼莲种植的产业中。”胡国胜说。

  《“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中的10个重点区域涉及13个省级行政区,所涉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超采区面积的56%,超采量占全国地下水超采量的近70%。《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重点区域较现状水平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6亿立方米左右,压减比例超40%。

  黄淮地区南海泉、珍珠泉2023年较2018年泉水流量分别增加28%、78%;济南四大泉群水位不断回升,现状泉流量与20世纪70年代平均泉流量相当;河南百泉2021年开始复涌,流量最高时达5立方米/秒;2023年汾渭谷地山西晋祠千年古泉30年来首次复流,兰村泉、古堆泉、洪山泉泉域泉水水位有所上升;陕西富平干涸40年的温泉河千年古泉复涌……随着泉域的泉水复涌,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成效逐步显现,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河流干涸、地下水质量恶化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断推进,为地下水安全筑牢屏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